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觀點分享

天使、政府、金融

美國第四任總統James Madison在位八年,曾於1812年因海事及貿易問題對英宣戰,導致英軍攻入華府,在歷史上評價不一,但渠係美國開國元勳之一,有「憲法之父」(Father of the Constitution)之美譽,對政府組織及人權問題有深入之研究。Madison曾有一段名言,大意是:如果人是天使,就不需要政府;如果天使欲管理人類,則各種管控亦無必要;但在一個由人治理人的政府,政府的難題是,須先掌控被統治者,然後再掌控其本身(If men were angels, no govern-ment would be necessary. If angels were to govern men, neither external nor internal controls would be neces-sary. In framing a government which is to be administered by men over men, the great difficulty lies in this: you must first enable the government to control the governed; and in the next place to oblige it to control it-self. )。Madison要傳達的訊息很清楚,人民不是天使,所以需要政府,但政府亦不是天使,因此在人管人的社會中,政府除治理民眾外更應管好自己。

 

長期以來,在民權先驅的引導下,歐美民主社會,已建立明確的觀念,國家不必是「保母」(nanny state),政府亦不必扮演父權角色(Paternal role)。但是此一觀念,近數年來不論在學術上或實務上均受到挑戰,以美國密蘇里州為例,該州於1994年5月將賭博合法化後,賭場林立,每年吸引2,500萬人次的賭客,帶來空前的繁榮。但是該州卻有1萬名左右的公民因患有嗜賭症(gambling compulsion),被州政府列入黑名單,禁止進入賭場,此種作為雖屬好意但豈是民權國家作風?更違反政治哲學家John S. Mill於1869年的名言「賭博傷己不傷人,法律無從禁止」。事實上密蘇里州政府於1996年開始此一措施時,有其折衷性的巧妙安排:政府公告請民眾自行登記因患嗜賭無法克制,自願被排除於賭場外,一旦登記後即不得除名,違反者將被拘禁,賭資與彩金均沒收。政府此種容許人民Choose not to choose的做法,在民權立國的美國學術界竟獲相當支持,在哈佛、耶魯、華頓、芝加哥等大學均有數組教授進行研究而予認同。其理論基礎雖不盡相同,大致的看法均認為人類由於無知、欠缺智力或意志力,無從為最正確的選擇(fail to exercise their choices in their own best interest),故須由政府出面協助,以符合民眾最大的利益。學者對此種理論亦賦予相當動人的名稱,如自由意志的父權主義(libertarian pater-nalism)或柔性父權主義(soft paternal-ism),一時竟蔚為顯學。

 

柔性父權說雖問世不久,但長期以來,縱使是民主政府一直存在某些與柔性父權頗為類似的功能,金融監理即為其中一例。在大多數國家中,由於金融業是高度管制行業,因此金融監理均有遠較其他政府行為更protective but intrusive 的規範。從金融機構的設立、營業範圍、負責人適格性、資產負債的選擇、財務比率、業務限制乃至出場機制,各國莫不有詳細的立法,使監理者已實際分擔經營者部分角色與注意義務。有趣的是,這種長期存在的柔性父權行為,卻在近來其他政府行為由自由主義轉趨柔性父權時,產生相反的微妙變化。劍橋大學本年出版的新書Rethinking Bank Regulation: Till An-gels Govern,有與傳統不同的觀點。該書蒐集150國有關金融監理的法規資料,並在Barth, Caprio及Levine三位教授的努力下進行分析監理與銀行體系健全性的相關性,結果發現其間並無正相關,甚至對Basel II資本適足性的規定,該書亦不認為高資本適足率可當然產生健全金融體系或機構,或降低風險。從該書書名Till Angels Govern來看,對照Madison總統的名言,除非天使親臨出任金融監理,單靠Basel II第二支柱強化金融監理反將產生負面效果(Simply strengthening direct official oversight of banks may very well make things worse, not better, in the vast majority of countries),此點似值得深思再慮。

 

最後,不要忘記,所謂柔性父權主義係植基於一項假設:政府比人民更了解彼等之缺點與盲點,人民本身復又欠缺判斷力與意志力。如果上述假設不存在,或在特定領域中人民比政府更具專業優勢時,則柔性父權或類似政府行為的理論基礎勢將改寫,其做法亦應檢討。

 

【本文刊載於 2006-05-02/經濟日報/A12版/觀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