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街頭世界名錶展的海報,剎那間腦中浮現的是日月星辰的變化、是利瑪竇(Mat-teo Ricci)、還有「君子之德風」的古訓。
時間觀念的發現,是人類文明重要的基礎。遠古時期,人類僅能粗略意識日夜、季節、月亮盈虧的變化,但如人類僅以日出月落、時序遞嬗等自然周期為作息之依據,則終難衍生高層次的生活型態。因此隨生活複雜化、團體社會化,人類開始觀察時間,進而分割、標示時間,俟時間單位產生後,人類即可跳脫大自然單調的循環,進行群體生活的規劃,也因此產生計算時間的需求。
時計(Timepiece)的演進也是一條漫長的路,從早期利用陽光的日晷、竿影,到利用流體的滴漏與沙漏,以及利用燃燒速度的蠟燭與柱香,在在說明人類殫精竭慮設法衡量時間的努力,至今猶有「日上三竿」的說法,亦為古老時計作一註腳。西元14世紀以後,機械時鐘出現,使人類能將時間分割為更小單位,時分秒觀念的精確化,更構成現代科學的基礎。
其實機械時計之濫觴,並非源於運動或生產的需求,而是為協助教會人士準時膜禱,服侍上帝。國人旅遊歐洲時常震懾於教堂之宏偉壯麗,當亦可想像在神權時代為配合宗教需求,機械時計得以有突飛猛進的發展。同時這也說明在明朝萬曆年間,傳教士利瑪竇在拜謁無門之餘,憑藉兩座義大利精工打造的自鳴鐘,竟能攻陷大明皇帝的朝廷與心坎。設計精巧華麗的時計,使萬曆皇帝排除眾議接見「蕃夷妖言惑眾之人」,之後此等事件,不僅屢見於明清兩代的宮廷,而時至今日,故事一再重演,炫麗的時計(尤其是腕錶)受名流寵愛依舊不衰。邱吉爾使用Breguet錶,英國女皇偏愛Piaget,俄國普丁寵好Patek Philippe,老虎伍茲則喜愛Tag Heuer,特定品牌可以凸顯特定人士的特質或身分,應為主要原因。
有趣的是,近20年來美國歷任總統,包括現任小布希,在任上均戴用價值數十美元的美國錶Timex,柯林頓總統卸任後雖改戴其珍藏的Roger Dubius,但在任內則堅持使用Timex。英國總理布萊爾曾接受義大利總理名貴女錶贈禮,因超逾140英鎊依規應繳國庫,但拗不過夫人對該錶的喜愛,最後則自掏腰包向國庫價購名錶一博夫人歡心。
美國媒體對近20年的美國總統多所批評,尤其對小布希玩世不恭的作風,儘管不敢恭維,但對其「戴錶」時所代表愛國、儉樸的指標意義,亦不得不予肯定。至於布萊爾,近年來亦是報章雜誌的爭議話題人物,不過其處理名錶時所代表守法、廉潔的堅持,相信對英國政府乃至英國社會,均應有移風易俗之作用。
由使用手錶的習慣,可以發現社會名流,如自知動見觀瞻而有所約制,可格外凸顯「君子之德風」的自覺。我國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第7條的立法曾幾經周折,最後係採動態申報與強制信託擇一辦理,多數人員係採前者,後者則較罕見,年初內閣改組後,為提高自我要求,係通案採取信託方式,近日因SO-GO案,報載有立委倡議修法改採強制信託,其實只是舊案重提,回到初始的條文;實際上採取強制信託並無對錯問題,但為政「譬如北辰」,能自制何必強制,如能採取「即時」的動態申報(目前是定期),再加上君子之自惕,其實應更透明更符合人性,也更能產生風行草偃之效。退一步想,依照信託業法施行細則第7條、第8條之規定,有價證券信託可分三種,金錢信託可分四種,其中均承認「保留信託財產運用決定權」的信託種類,此種信託方式在國外實務上固屬有據,但已大幅限縮受託人「管理處分」的權限,與信託法第一條信託的定義以及信託制度存在的本旨,恐有所扞格。與其如此,又何必非強制信託不可。
【本文刊載於 2006-05-09/經濟日報/A12版/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