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活動訊息

2024/06/15 陳冲董事長應邀【第十屆國貿經營策略管理將帥班】,專題演講:地緣經濟的碎片化

陳冲董事長應邀由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主辦之第十屆將帥斑,專題演講:「地緣經濟的碎片化」。

 

時間:2024年5月25日 星期六 上午9:00~ 下午5:00

地點: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 8樓國貿講堂(台北市中山區松江路350號8樓)

 

重點摘要

 

2018年中風後我再次出現在螢光幕前,當時節目談中美貿易戰,我拿一手板:"The trade war is more than a trade war.",告訴主持人,貿易戰只是一個名稱,實際上包含金融、科技、資訊、能源...,最可怕的是軍事戰;而恰是此時我已感覺到整個國際環境碎片化 (Fragmentation) 開始起步。

 

最近十年,美國有三種思潮在影響整個世界:一個我們叫「美式自由主義」,川普之前,美國都講自由主義,實際上並非真的自由主義。自由黨雖是全美第三大政黨,實際上很小,得票率只有3%,但自由黨才是真正的自由主義。過去在全球化的時代,重要國際公報言必稱自由貿易、自貿協定、反保護主義,以自由化為名,我們也信以為真。因為當時自由貿易、反保護主義對歐洲、美國有利,故美其名為自由主義;時至今日我仍相信自由貿易、反保護主義的方向是對的,但我們的朋友已經不這樣想了。其實在歐巴馬第二任期提出的「美國復甦與再投資法」(2009)、「國家出口倍增計畫」 (2010)、「先進製造業夥伴關係計畫」(2011)、「委外工作轉回美國(insourced job to America) 計畫」(2012),已可見美國的國家長期計劃開始採保護主義,改變以往自由主義的路線;到川普更是直接擺明了是走保護主義 (America First)。

 

從很多國際會議場合也可見美國的用語都改變,從自由貿易改為公平貿易(以美國的立場/標準來看公平);以前的亞太(AP),變成現今的印太(IP);這些名詞漸漸出現,包含澳洲、英國...結合成一個軍事的同盟,但又不能公開表明(在國會公開必須經過討論),雖然沒有簽約(無法律地位),但近來美國重要人士開口就是AUKUS, Friendshoring、由Integration到Fragmentation。

 

今年6月6日我寫了一篇文章「小鬼當家 問道於盲」,2015年約旦航空公司的一個全版廣告「如果他當選了怎麼辦?」暗示川普當選,許多中東人恐將無機會赴美,現在機票優惠,欲購從速。如果川普再次當選了怎麼辦?川普和拜登都80歲上下,自由黨今年5月在DC的大會,推選了38歲的候選人。1992年電影「小鬼當家」第二集在紐約廣場飯店(Plaza Hotel)開拍,事後導演哥倫布透露,儘管已支付租金,但當時旅館的老闆川普表示,The only way you can use the Plaza is I’m in the movie,為息事寧人,導演就硬插一段台詞,請主角麥考利克金在旅館走道向川普問路。事後川普被問到,卻反咬是導演央求(begging)所致,導演則回應係遭到bully(強逼、霸凌),究竟孰是孰非,顯然各執一詞。

 

近年來常提到Decoupling(脫鉤)、De-risking 都顯示世界正在「碎片化」,但不好意思公開承認;2018年刊載於經濟學人的一篇漫畫,畫了龍(暗指中國)和老鷹(暗指美國)纏鬥,龍和老鷹都告訴對方不要再跟對方玩了,但往下一看龍和老鷹的腳卻纏在一起、無法分開,暗諭Decoupling(脫鉤)需要長時間醞釀,非一蹴可及,尤其歐美國家屬於自由經濟,還得看公司行號是否願意配合。因此現在改口為De-risking,尤其歐盟很聰明,2023/1/17 “So we need to focus on de-risking rather than decoupling” 2023/3/30 “This is why we need to focus on de-risk – not de-couple.” 2023/12/7 “We do not want a decoupling from China. What we want is de-risking.” 我們要規避風險,中國也學會了要「自給自足」(自立自強)。想要自立自強,市場還要夠大,除了印度恐怕也很難這樣說。

 

聯合國下面的單位— 國際貨幣基金(IMF) 2023年1月15日的Staff Discussion Note "Geoeconomic Fragmentation and the Future of Multilateralism" (地緣經濟的碎片化和多邊主義的未來)。2024年1月15日世界經濟論壇在瑞士達佛斯開會的時候,每個人發一本參考資料:首席經濟學家的展望,標題寫著"Fragmentation clouds the outlook",即點出影響2024年最重要的事就是碎片化。

 

達佛斯開會開會前,國際貨幣基金的總裁喬治艾娃對碎片化的現象,表示憂心忡忡,認此現象持續,全球GDP將減少7%,此一數字等同在世界經濟地圖上抹去法國與德國。

 

過去三十年世界一直沉浸在全球化的快樂氣氛裡,自由貿易、反保護主義,自由貿易協定簽了一堆,都沒有想到有一天轉變為「碎片化」,這些東西都變成口號。Thomas Friedman 2005年撰寫了《The world is flat》(世界是平的),其實在更早,1999年在《The Lexus and the olive tree》(凌志車與橄欖樹)書中即提出全球化。Democratiz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inance,讓更多人可以共享information, technology, finance的普及化。在柏林圍牆倒塌之前,到處都有牆,之後則轉變為開始往來交流,因此Friedman 主張自己是一個Free-trader, Compassionate flatist,但如今他所描述的這些已不復存在了。

 

1989年是關鍵的一年,當年第一個GPS工作衛星升空,之後更多衛星升空,大大提升資訊流通的速度;Tim Berners-Lee發表WWW,因此現在所有的手機、電腦通通都可以透過網路連在一起。以前冷戰時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所謂東歐集團對抗,現在因為政治領導以後,又開始有碎片化的問題,貿易、金融、科技,現在我們聽到的貿易戰、貨幣站、科技戰就是這樣來的。

 

以前我們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倒不一定指的是國家,朋友、或是所謂盟友也是一樣。好不容易歷經冷戰期間都不能交流,1989年以後各種各樣的交流活躍,大家覺得很方便,忽然現在又開始一道一道的關卡,一道一道的牆又建立,因此經貿方面現在有三個 bloc, 一個靠美國(US leaning bloc),一個靠中國(China leaning bloc),一個是不結盟國家(Bloc of non-aligned countries),還有小碎片。

 

美國會說,我們現在還是全球化,但事實上如果不是盟友(同溫層),就不是全球化。其中不結盟國家是受惠的,他們不明顯偏美或偏中,國際貨幣基金做了統計,圖表可見墨西哥、越南都是受惠過家、印度也算是、最倒楣的是日本,其他國家都還不上不下,這是自2022年葉倫在大西洋理事會議上提出的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而來。國際金融講 offshore(離岸),說句玩笑話,friendshoring則「你是朋友的話,馬上就可以上岸」,「友岸外包」,也就是同溫層的全球化。

 

2024年5月在G7開會前幾天,葉倫又提出「我們要建立一個反對陣營的圍牆(A wall of opposition )」,這是自1989年柏林圍牆倒榻後,首次有人在國際場合提出「我們要建立一面牆」。過去國界上的牆倒了、思想上的牆倒了、科技領域管制的牆也倒了,全世界都沒有牆,但在今年的5月23日葉倫公開演說:我們要有一個牆。但是這次葉倫說話並不成功,因為過兩天G7財長聯合聲明中指出,七大工業國集團關注「中國全面採用的非市場政策和行為,損害成員國工人、產業及經濟韌性」。G7集團將繼續監察潛在負面影響,並將考慮採取措施,確保實現符合世界貿易組織(WTO)原則的公平競爭環境。義大利財長焦爾傑蒂表示,歐盟國家現在必須決定是否效仿美國,用關稅來遏制中國商品的進口。他指出,成員國在這個問題上仍存在不同觀點。

 

2005年當時美國想要制裁北韓,禁止其他國家和北韓金錢融資或往來,若違反會遭到美國報復。當時澳門的匯業銀行(Banco Delta Asia, Macau)處理了一些貿易資金上的往來,於是美國禁止美國任何銀行與該銀行往來為手段來實行制裁。因沒有任何一家銀行可以不透過美國的銀行而完成international finance,因一旦涉及外幣,通常會在美國紐約開一個帳戶,若不在美國銀行開戶就不知道該如何進行了。因此匯業銀行立刻面臨擠兌,澳門政府為了安撫群眾花費數年的時間,但匯業銀行仍從此一蹶不振;直到2020年,美國政府才宣布經查核發現事實不夠明確,自此解除對匯業銀行的制裁,但已時隔15年。

 

其實一旦要碎片化、冷戰的時候,工商界的影響最大。在韓戰爆發後,美國就開始想管制技術,當時組織了一個聯盟叫CoCom (Coordinating Committee for Multilateral Export Controls),就是常聽到的「巴統」(巴黎統籌委員會),限制17個成員國不得向社會主義國家(Comecon)出口戰略物資及技術。何謂社會主義國家?簡單講就是共產主義國家(蘇聯及其附屬國家),直至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冷戰結束,美國在1994年解散CoCom。但美國仍不放心,兩年後,在1996年5月12日成立瓦聖納協定 (Wassenaar Arrangement),有42個國家參加,繼續延續巴統兩用清單及軍品清單。所以所謂兩用清單,即指軍用、民用這兩用,其中包含「半導體」,所以現在任何管制都用這一條。過去是禁止對「社會主義國家」,而如今的對象則未明確定義,沒有書面只有口頭指向:伊朗、伊拉克、北韓、利比亞,還有心照不宣……。這次半導體最重要的對象,大家都知道就是針對中國。現今最有效力的瓦聖納協定,卻不是國際公約,也沒有明文的管制對象,如此一來比明文的管制更厲害。

 

最近有一家很有名的日商Toshiba 倒閉,過去在巴統時代管制一項用於潛水艇推進器的技術。當時俄國人做不出這樣的技術,因此美國對於這項技術進行嚴格管制,當時只有美國、德國、日本三個國家可以做,東芝機械(Toshiba) 通過偽造出口許可申請書,將九軸聯動數控工具機偽造成大型兩軸聯動立式車床,以零件的形式將產品出口至瑞典再轉送到蘇聯進行組裝。經原和光貿易公司莫斯科分部負責人熊谷獨向巴統舉報,Toshiba會長佐波正一和社長杉一郎因此宣布辭職,1987年7月東芝公司投入 1 億日元在美國 50 個主流媒體登「謝罪廣告」。

 

艾司摩爾(ASML)從未出口過EUV的東西給中國,2023年荷蘭政府宣布依瓦聖納協定,EUV需進行出口管制。而從國際法來看,瓦聖納協定既非條約也非公約,連制裁對象也未明訂,但碎片化就是這樣,有些事是不明講的。

 

1944年二次大戰後,美國在Bretton Woods Agreement(布列敦森林協議)確認美金是國際的清算準備貨幣,並承諾大家都可以用35塊美元兌一盎司黃金固定的匯率來跟美國換黃金;直到尼克森總統1971/8/15突擊式宣布停止美元固定匯率兌換黃金的承諾。另一個則是美沙協議,即美國同意提供經濟援助及軍事、安全保障,換取沙國承諾提供原油,而且石油僅得以美元訂價結算,價款用以回購美債;五十年後,卻傳出表示從無此協議,兩國之間達成的僅是一個相對鬆散的約定。

 

因此貨幣戰是一個非常細緻的概念,中國自2009年開始布局,目前全世界已有累計超過1500億家銀行加入CIPS (Cross-Border Inter-Bank Payments System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即是一個清算系統。譬如這次俄烏戰爭,俄國遭到歐美制裁逐出SWIFT,三千億美金的資產因此遭到凍結。根據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最新報告顯示,人民幣國際支付比例上升至4.69%,創下歷史新高,但這僅是透過 SWIFT的資金,若其他資金是透過CIPS,全世界CIPS交易量恐超過50%是人民幣。

 

碎片化各國是自願選邊,還是被迫選邊?最聰明的像印度、諾魯,每一邊都參加。阿根廷2023年8月南非領袖峰會受邀成為會員國,12月卻婉拒加入BRICS;2024年5月阿拉伯四國元首訪中;5月28日泰國正式提出申請加入BRICS;6月3日土耳其表達有意加入BRICS。

 

最近有一個名詞叫Overcapacity (產能過剩),產能過剩原是國際貿易產生的動力,一開始美國指控中國鋼鐵「產能過剩」影響美國,將中國鋼鐵和鋁的關稅提高兩倍,最近則說new energy vehicle,因恐怕中國拿下電動車市場將無可匹敵,歐美電動車則無望。歐洲過去提倡不要用內燃機,用電動車就好,現在發現這一塊中國最具優勢,6月12日歐盟以中國的電動汽車供應鏈「大大受益於中國的不公平補貼」為由,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額外關稅。

 

IMF第一副總裁Gita Gopinath兩度演說對世界帶來不良影響,因此第二次冷戰來了嗎?不但已經來了,因為世界之前享受過全球化的好處,甚至覺得更冷。川普首席經濟幕僚 Lighthizer 2023年寫了一本書 《No Trade Is Free: Changing Course, Taking on China, and Helping America's Workers》在美國大賣,從書名就可看出一語雙關,完全呼應了我所提出的「同溫層的全球化」。所以我們可以想像碎片化後世界經濟受影響將衰退,2024年6月15日的經濟學人雜誌封面"The rise of Chinese science - Welcome or worrying?" 到底應歡迎還是煩惱中國科技的崛起?李白詩作「拔劍四顧心茫然」恰是現狀的註解。

活動剪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