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南北朝時,劉義慶(世襲臨川王)著有「世說新語」,記載名流軼聞,無所不談,藉論時事;上世紀中葉,喬治歐威爾著有「一九八四」小說,膾炙人口,其中新創Newspeak 一詞,權且譯為新語,與 Oldspeak(舊語)對照,欲藉語言的刻意簡化,反諷簡化民眾思想的現象。東西相輝映,咸有意借重新語一詞,表達對世事衍化的看法。
本書蒐納筆者過去兩年在媒體及本基金網站發表之專文,雖遠不及世說新語收錄1133則之規模,但以輕鬆文字,綜論世局,針貶國事,其意旨相同。其中常用譬喻、對比、誇飾手法,有如世說新語;有時舊詞新解,偶又新詞新譯,有如Newspeak,在數位時代,面對新興事物,有不同的詮釋,並不奇怪。本書原擬取名地緣經濟「新語」,以收借古揚今之效,但惟恐新世代未必熟愛古籍,而國內因強力宣導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國人對新課綱一詞多能琅琅上口,爰將本書書名改為「地緣經濟新課綱」。
十年前,因探親訪勝,投宿福建沙縣廣隆大飯店,不知是否巧合,進房見壁上一幅墨寶,上書「潮平兩岸闊 風正一帆懸」,係節錄唐朝詩人王灣〈次北固山〉之詩句。同行親友見我觀賞,若有所思,乃說明係書法家顏小梅手筆並詢問觀感,我則回應,字好詩好意境也好,問「好在哪?」,「潮平兩岸闊,故不宜高潮;風正一帆懸,故切忌歪風」,在場眾人會心大笑,當時雖屬戲謔之語,但卻也是事實。
白駒過隙,日月荏苒。時至今日,兩岸之間,波潮起伏,更甚以往;全球各地,民粹當道,歪論橫行。去年一月國際貨幣基金出版一本名為 Geoeconomic fragmentation and the future of multilateralism,點出促進數十年經濟成長的全球化,正面臨崩解,此一現象IMF 稱之為地緣經濟碎片化 (GEF),而 GEF 勢將危及國際貨幣體系及全球金融安全網。IMF 的總裁、副總裁也於 2024 年間多次發表談話,呼籲正視碎片化的現象,各國政府以國安為名的反全球化措施,對世界經濟代價慘重,建議各國領袖理性競爭,可惜馬耳東風,自由貿易仍節節敗退,全球經濟民粹依舊。
自退出聯合國(1971)後,台澎金馬一直是國際政治乃至經貿體系的孤兒,在 1989年起,順應冷戰落幕,中華民國改採「關貿領域」的務實路線,先後不僅重返國際奧會、亞銀,而且也加入 APEC 及 WTO(2002),活躍於部分國際經貿團體(例如:EBRD、IAIS等),在全球化的友善環境下,尚能勉強立足於江湖。本世紀開始,因世貿多哈回合談判於2003年觸礁,各國心照不宣,轉向區域經濟整合(自由貿易協定),我方基於外交困境,逐漸感受到經貿環境的壓縮,自貿協定,一事無成。及至中美問題升溫,Pivot to Asia成形,修昔底德陷阱浮現,近八年來,政府面對供應鏈重組及碎片化選邊問題,「兩大之間難為小」,端視兩岸能否掌握「大事小以仁,小事大以智」的古訓,各執政者也應冷靜用事,「心潮起伏」一意孤行,就不易達成潮平兩岸闊的境界!
地緣經濟其實是個虛議題,地緣政治才是主議題,坊間的教科書,或許還在比較利益、自由貿易,現實的新課綱,已是小院高牆、友岸外包。呼籲加速區域經濟整合,加入多邊自貿協定,不是錯誤議題,但在壁壘分明、採共識決的國際現勢下,搞定兩岸癥結,才是務實真議題,否則加入 RCEP、CPTPP 都是紙上談兵,書空咄咄。問題是新課綱完稿後,能否通過現實世界的考驗 ?能否增進人類最大的福祉?IMF是憂心忡忡。
本書實話實說,是地緣經濟新語,也是兩岸新語,可能是海峽兩岸,也可能是太平洋兩岸。總之,潮平兩岸濶,風正一帆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