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交流園地

多邊雙邊不選邊 才能靠邊

2020年聖誕夜前夕,首先登場的是12/30完成中歐投資協議;繼而12/31英歐終於達成2016年脫歐後與歐盟的英歐自貿協定。在亞洲,2011年開始歷經八年談判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會員國東協十國加五國(中、韓、日、紐澳)也在2020/11/15的東協高峰會正式簽署。可惜的是台灣仍被排除在外,台灣經貿應有未來的前瞻政策 !

 

大家都認知兩岸關係的緊繃,台灣無法像英國與歐盟開展Tinbergen鄰居關係的多邊或區域性貿易協定,不論是RCEP或CPTPP都有其難度。台灣目前正式參加國際組織不多,WTO是其中之一。2002年加入WTO時,在協商過程中,事實大家也都已清楚台灣經貿未來會面臨什麼樣的問題。

 

台灣加入WTO,在WTO架構下,簽署1996年WTO通過的ITA(資訊科技協定),已使我們70%的資通訊產品獲得關稅優惠,該ITA在1996年WTO就通過了,我們並未參與ITA多邊協商,目前該協定在2000年已到達第4階段關稅降為零。同時我們也期待透過多哈(Doha)回合進行新一輪的多邊貿易談判,以獲得更多的貿易優惠,多哈回合協議的議題涵蓋範圍廣,包含農業、服務業、技術移轉等等。

 

事實上多哈回合會談,在我們正式加入WTO後的2003年,台灣第一次以WTO會員參加部長會議,但因農業談判的複雜性與困難度,導致最終多哈回合談判觸礁。各國不說破,但心知肚明多哈回合不太可能談成,因此各國成員國展開競簽自貿協定的動作,所以台灣想藉參加WTO的多哈回合談判達成多邊貿易協議,很可能是個夢想。

 

雖然RCEP對於台灣的出口,因有ITA暫時影響不大,但也應該注意ITA可能的變化,至於期待多哈回合會談恢復2008年已宣告破局的會談,更是緣木求魚。2016川普政府上台後,高舉美國優先及單邊主義,退出TPP,啓動對中國的關稅貿易戰,甚至阻礙WTO的運作,The trade war is more than a trade war,貿易戰既不限於貿易戰,一路打到科技戰、國安戰、外交戰、貨幣戰等層面,台美關係也水漲船高,台美FTA也被期待。隨著新冠疫情全球蔓延,歐美各國趨同於抑制中國崛起後的世界領導地位,而美國拜登政府上台後,對中、台政策尚未明確,但已表明自貿協定並非其要務,台灣真的期待在此局勢中獲得有實益的自貿協定?

 

ITA雖讓資訊、通訊及電子零組件等產品出口得以零關稅,降低RCEP對台灣一時的損害影響。但其他傳統產業及非科技業產品,並沒有其他的貿易協定而失去競爭力,也會迫使廠商外移,導致台灣出口產品更趨集中在電子產業。顯示ITA的簽署後,在簽署其他國家的貿易協議没有進展下,影響非電子資通傳統產業的出口,也導致台灣的產業結構失衡。

 

台灣經貿未來要加入區域性的大多邊貿易協議,機會不大,如果政府不願見到關鍵廠商出走,或是國家被擠出全球價值鏈,首先就要儘速緩和兩岸關係的緊張情勢。

 

穩定兩岸對於台灣經濟發展是不能迴避的課題,也才有機會進行多邊的貿易協議。但策略上可先由雙邊協議開始,例如2003年多哈回合觸礁後各國發動FTA競賽時,因兩岸緊繃,除四個象徵性、占貿易額不足0.4%的自貿協定外,基本上繳交白卷,至2008年後,因兩岸和緩,陸續完成ECFA及2013年的台星、台紐雙邊自貿協定。未來的雙邊自貿協定,要找跟我們貿易量多旳國家簽,最後再以所簽的雙邊貿易協定為基礎,嘗試擴及到小多邊協議,比如像北美三個國家(美加墨)的自由貿易協定(NAFTA),或如CPTT以TPP借殼上市,簽署的自貿協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