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活動訊息

2024/12/04 陳冲董事長 應邀世新大學管理學院舉辦「AI時代下的企業管理趨勢與挑戰」國際研討會專題演講:AI allows more outside the box thinking

時  間:2024/12/04 (三) 9:30-15:50

地  點:世新大學管理學院2樓 國際會議廳

主辦單位:世新大學管理學院、世新大學企業管理系

 

演講重點整理

今天主題之一,是AI輔助診療,其實古時中醫的望聞問切就類似現今AI輔助醫療,但過去因缺乏晶片、大數據及強大計算能力而無法發揮力量。許多人如今擔心AI會「Beyond Human」,這其實是一種焦慮現象,因不知未來會如何發展。美國總統川普及拜登都曾簽署AI行政命令,在拜登發布(2023年10月)後不到兩個月,川普表示若未來再次當選將於就職第一天廢除拜登版本並禁止使用AI審核美國公民言論,可見這是一個必要而有爭議的問題。川普上任後各界普遍認為將任命AI Czar(人工智慧沙皇),或許是解決AI相關問題的一個路線。

 

談及美國總統大選,其實自由黨有意外收穫,自由黨長久以來提出「美國不須駕照」的政見,大眾皆認為是笑話,但如今此政見似乎可行,一旦AI發揮力量達到 Level 4 以上無人駕駛後,何再需駕照?雖剛開始是以人權為出發點提出此政見,但答案或許落在AI裡。2024年7月時我曾撰文「全民免駕照,全民有收入」,經多家媒體轉載,內容即談到許多過去視為不可能之事如今漸漸成真,這多半要歸功於科技的進步。

 

1968年電影A Space Odyssey 及2022年科幻電影Moonfall有異曲同工之妙,兩者皆強調AI角色也結合人類智慧、人工智慧、超人智慧以及Alien intelligence,A Space Odyssey中出現HAL 9000即是電影中對AI的命名,要知道人類1969年才登陸月球,電影中的木星之旅也都是出於想像。2022年的「月球殞落」電影中,也描述人類發現在遠古以前即有更高維人類居住於地球並挖空月球作為避難基地,兩者都敘述先進的生成式人工智慧,具思考性主導一切卻又隱含邪惡面,反映了人類對AI「Beyond human」的焦慮。

 

AI議題火熱,英國經濟學人今年來每一期皆談及AI。DDCC(Device, Data, Chip, Computation)四面向改變幅度甚大,已非過去可以想像。舉例而言,在2007年新的Device(即智慧型手機)出現以前,數位貨幣的概念僅是狂想。九月時,經濟學人的Technology Quarterly,通篇18頁談論AI問題,當中談到訓練GPT-4模型需耗費的能源相當於50個美國家庭100年的能源消耗,且訓練當今的模型成本約1億美元,下一代的恐增為10億美元,更甚者將達100億美元,AI的發展其實需相當代價,這四面向的改變表示人類世界已成熟到應開始恐懼「Beyond human」的問題,所以能思考會學習的AI因DDCC的進步,已不是夢想。

 

回到最剛開始自由黨的無駕照政策,其實美國西岸和中國許多城市的無人計程車(Waymo及蘿蔔快跑)已實現此狂想,目前Waymo日均單量已達8000件。這就是以前不可能的,現在有可能;以前理所當然的,現在可能不一定。

 

AI是一個助手,有了這個助手就有更多的outside the box thinking,許多國家已著手準備,歐盟於今年5月完成AI法案,美國則看川普上任後如何出招,台灣雖有AI基本法草案,但目前對於AI衍生的法律問題和基礎設施沒有太多研究,即使有法案因內容空洞也幫助不大。智慧財產權也是個問題,曾有人詢問ChatGPT其產生的解答是否有智慧財產權問題,ChatGPT答道「我這個沒有,但若加工一下說不定可以有」,依照法律,美國的智慧財產權必須由human beings產出才算,若是由AI產生確實不符合此定義,但若經由人類加工後是否具智財權值得討論。經濟學人在4月曾提出「AI是否基於竊盜行為(theft)?」,其實現今每一個AI背後皆牽涉智慧財產權,只是還沒有太多人深究此問題。2006年諾貝爾得主Joseph E Stiglitz也曾談及此問題。AI隱含的許多問題仍需大家共同解決。

 

有意義的AI已經浮現,問題是Are we ready?

活動照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