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觀點分享

爭取自貿協定不是口號

上月本報50週年,舉辦「全球新變局,經濟新路徑」論壇,閉幕時請來行政院林院長致詞。媒體列為頭條的「排除障礙,解決水、電、土地、環保、基礎設施問題」說法,我倒無驚艷之感,因為這些本是政府天責,也是長期以來持續在做的事,縱然有所進展或延誤,都僅堪掛齒而已。倒是林院長提到「政府將努力爭取簽訂多邊或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減少貿易壁壘,讓台灣市場變大」,頗令人意外與感動。

 

身為當年參加WTO談判的老兵,我習慣性會保持對WTO動態的注意,2003年多哈回合談判觸礁,各國雖不說破,但心知肚明世貿組織建立新貿易規則的前景無望,因此各成員國展開競簽自貿協定的動作。當年我在民間工作,曾拜會韓國外交貿易部長,親耳聽到他對自貿協定的企圖心,震撼不已。十餘年來多哈回合依然結束無期,全世界的FTA卻增加五、六百個,韓國即為箇中翹楚。我國當時因兩岸關係緊張,除四個象徵性、占貿易額不足0.4%的協定外,洽簽自貿協定基本上白卷一紙。

 

及至2008年之後,兩岸關係緩和,加上推動「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即ECFA)的簽署(外加早收清單),觸發不少貿易夥伴洽談自貿協定的意願,台紐、台星協定,就在這種氣氛下推動完成,並有若干協定進入研究階段,使台灣融入國際經貿體系現出曙光。

 

離開公職後,本於對經貿的關心,我在許多場合演講都鼓吹與主要夥伴洽商自貿協定,不論雙邊或多邊,都會有利國家發展。但是因ECFA後續的服貿、貨貿協議在立法院卡關,不只影響兩岸貿易,而且其他在進行中的洽談一併謝幕,四年以來,台灣竟成為自貿協定列車不停的一站。

 

去年520至今,兩岸關係低迷一如2003年,加上全球民族主義雲湧,保護主義抬頭,連主導TPP多年的美國,也因川普上任而撤出,在這種不利的大環境下,猛然聽悉行政院要爭取簽署自貿協定,當然倍感珍惜。

 

從林院長致詞中,了解他也知道大環境的困難,猶仍「吾往矣!」,自應予以肯定,但是2003年時不利因素重現,甚至還有過之,這種想法是否只是空談?不過由英國脫歐後,歐盟積極進行雙邊及多邊的自貿協定看來:與日本將加速於今年底完成、與南錐共同體(Mercosur)及墨西哥也在提前作業;甚至美中在上週也迅速完成貿易協商的早收清單,可見全球經貿整合雖然一時變緩,但明智的領導人仍然深知自貿協定的重要性,不容在競賽中落後。

 

台灣如何再出發?當然要從有實質意義的貿易夥伴著手,不過眼下雙邊貿易較大的國家,鑒於林院長所說的「外交局勢」一時不易起步。而對這種非走不可卻又寸步難行的窘境,我建議可考慮從「歐洲自由貿易協會」(EFTA)著手。EFTA由非歐盟成員的瑞士、挪威、冰島及列茲敦斯坦所組成。其部分成員業與中國大陸簽訂自貿協定,可稍減少阻力,此外該協會對外已簽署27個自貿協定,經驗豐富。而且EFTA談判協定,一向迅速,講求效率,在條文的字斟句酌上,應該比過去談判對手(紐、星)所花時間較少。協會成員總人口一千五百萬人,與我國相當,產品互補性高,民間關係不錯,應是不錯的切入點。林院長既有誠意洽談自貿協定,擴展國家經貿空間,不妨試試從EFTA開始!

 

當然,林院長如果願意主張一中各表,應該會更有加分效果吧!

 

(本文刊載於2017.05.23經濟日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