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觀點分享

沒人想唱衰台灣

不論唱旺或唱衰台灣,只要言之有物,都屬於言論自由範圍,雖然我也贊成儘量以「正面」態度評論時事,會更有鼓勵效果,但如果喊出「不允許」唱旺或唱衰,就顯得有點突兀。

 

據媒體報導,蔡總統與企業界見面時,席間表示「不允許唱衰台灣」,其理由不外是「這兩年經濟好轉,目前是最佳狀態」、「失業率十七年來最低」、「股市上萬點已久」等。依這些論述,的確不應「負面」去擔憂台灣的前景。

 

這難免聯想到一位平時成績普通的學生突然考八十五分,家長不要高興太早,先問是否確實因用功而有進步,或只是題目簡單或評分尺度放鬆?當然看看同班同學分數,心中就有答案。

 

經濟好轉、狀態最佳,應該是說經濟成長率。不必深入分析,成績有無真正進步,不妨看同班同學。最近一期「經濟學人」雜誌,列有亞太十一國二○一八年預估GDP數字,台灣是二.七%,不能說差,但一看同班同學,由最高印度的七.一%至最差的二.九%(韓國、澳洲),都高於二.七%。如果只比較第一季,台灣繳出三%的成績,仍屬殿後。

 

不要唱衰!三%是不錯的分數。但如果大夥記憶猶新,應會記得去年三月,經濟學人在談論全球經濟展望時,特別以World economy on the rise(世界經濟成長中)為題,說明自二○一○後首見的全球經濟「同步成長」正進行中,有好成績並不是特定政府功勞。該雜誌特別指出「然而經濟和政治周期往往並不同步」,難免有人會沾沾自喜認為居功厥偉,該評論特別警告「如果民粹政客將繁榮經濟歸功於己,為其政策添粧抹粉,則反會有嚴肅的破壞效果」。

 

如今看來,該預言還真神準,確有不少全球政治領袖,對號入座,將連自己都不敢置信的經濟成長,歸功於本身「英明」決策,而無視於其他同學是更大幅進展,自己反而相對進步不足。如同上市公司,不僅逐年逐季注意營收、獲利成長,更會與同業的數據做橫向比較,才不會自我陶醉,陷泥淖而不自覺。

 

至於失業率新低,詮釋時也應謹慎。在自然失業率觀念下(結構性+摩擦性失業),失業率過低不見得可喜。美國近來失業率稍降,即引發某些行業缺工或勞工不適格現象。且失業率原是失業人數占勞動力的比率,環顧周遭,是否增加許多無意願工作的親友?如果不想工作、無法工作者增加,在統計上都會減少失業人數,再加上大量優質人力外流,失業率下滑是可理解的,但也值得擔心。另一方面,失業率降低也與二○○○年來出生人口減少造成近十年人力供給不足有關,凡此都不宜用失業率新低一語自嗨帶過。

 

「股市上萬點」更是高層琅琅上口的「政績」,原則上,股市是經濟櫥窗,透過資本市場企業得以募資,並進行次級市場交易;因此市場量值通常與當地GDP有關。查索世界交易所聯盟(WFE)資料,不難看出市值與GDP關係,除境外公司上市較多地區外,各國市值均僅略高於GDP,而台灣卻已超過兩倍,至於交易量更達GDP四點六倍,遙遙領先其他國家(除香港外),是不是有點異常?量價過高?還是GDP有待提升?當然這可能與去年四月起的當沖降稅形成量價倍增有關。

 

姑不論用當沖營造出的交易是否真實,許多長期投資人一定不解為何自己要多付交易稅、股利所得稅、補充保費,而坐看短線當沖者輕稅、免稅,又製造一些霧裡看花的資訊。如果只是為維持價量的假象,恐怕又是一種欠缺公義的思維。

 

重點還是不要唱衰台灣!所以正面積極的呼籲是:為塑造貨真價實超越同儕的經濟成長、為呈現就業機會與就業人口併增下合理的失業率、為使股市能產生真正與GDP結合的價量,政府還是回到基本面—拚經濟吧!

 

但拚經濟的前提,還是要有充裕的生產要素(能源、人力)、要改善兩岸關係、要參與國際雙邊多邊經貿體系,做旺台灣!而不僅是唱旺。

 

(本文刊載於 2018.08.19.聯合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