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觀點分享

最低工資是歹戲拖棚

今年5/20有一件大事! 倒不是台北政壇「消失的就職周年演說」,而是美國麥當勞公司舉辦股東年會,那天在台北正為疫情緊張之際,一個Fight for 15(時薪15元)的勞運團體,在全美十五個城市對麥當勞發起抗議罷工。沒想到麥當勞使出怪招,前一周即宣布公司全面加薪10%,至於新進員工則視情形提供11-17元的時薪,這一下,罷工著力點頓失,抗議的力道自然大減。(註. 麥當勞有650家直營店,約14000家加盟店)

 

說實話,麥當勞很有面子,前一陣子談匯率,大夥端出有35年歷史的大麥克指數佐證。1999年,趨勢作家Thomas Friedman第一本全球化巨著(The Lexus and the Olive Tree),提出所謂Golden arch theory(金拱門理論),宣示全世界沒有兩個開有麥當勞的國家,會爭戰得你死我活。此種說法,當年還風靡一時,雖然有關麥當勞的理論,多半意在吸睛,可能不甚完美,但也顯示麥當勞的國際影響力。

 

記得歐巴馬總統時代,多次倡議聯邦最低工資15元,雖然功敗垂成,但多次論戰中,都會提到麥當勞,可以看出在美國討論最低工資時,麥當勞很有指標性的意義。此次麥當勞520加薪,倒不是屈從社運團體,而是美國經濟復甦,疫情洗禮後消費方式改變,麥當勞營業利益率直衝44.5%,在賺錢又缺工的情況下,加薪一事自然水到渠成。

 

薪資理論上由供需決定,我國勞動基準法也明文規定由勞資雙方議定。唯為保護弱勢勞工權益,薪資不得低於基本工資,至於基本工資則由勞動部下設之審議委員會討論,每年審議委員會自然成為勞資雙方討價還價的戰場,有關基本工資的問題,本人至少六次撰文抒見,這裡就不再贅述。

 

但近年有人倡議研訂最低工資法,將原在基本工資審議辦法中的細節,寫入最低工資法,此一草案,在公門中進進出出,重點在爭論決定工資應參考的十餘項社經指標,各方意見,加加減減,說實話,指標太多等於沒指標,為此爭執,實在意義不大。

 

我在院長任內,曾要求勞動部前身的勞委會,務必算出我國的Kaitz index,也就是最低薪資/平均薪資的比率,一晃九年,該項index還是難產,眼看全世界像樣的國家,都以Kaitz index為標準,並在OECD統計列表(包括mean與 median,用平均數或中位數,我沒意見),作跨國橫向的比較,唯獨我國,還在為社經指標舉棋不定,說實話,全國的平均薪資(mean或 median),已經是那十餘項指標交錯作用的結果,空列指標,只是用來討價還價給選民看罷了。在基本統計未做好前,每次提高基本工資,除外勞、健保局、勞保局收入增加外,到底有多少本國勞工受惠,還真不知道。

 

最低工資法只是假議題,作點實事如何? 只要一項指標,就是Kaitz index!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