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觀點分享

刺激1989 疼惜1989

這兩天,有關東奧的消息不斷,但是如果沒有1989,台灣好手可能無緣參加亞運、奧運。如果沒有1989,我們越洋通訊可能還在使用電報、郵寄,何來天涯若比鄰的境界。如果沒有1989,人類恐怕還在重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廢墟。如果沒有1989,梅克爾應該只是一介東德的教師。

 

1989年,乍看一個普通的年份,也沒出啥名酒,但在近代史上,卻是關鍵性的一年,承先啟後的一年,對於國際、對於區域地緣、對於台灣,乃至於對各行各業、個人,都有重大的意義。

 

我在2000年後,多次演講中都提過1989這一年份,尤其是主題與全球化、區域經濟整合有關時。特別到了1999年,柏林圍牆倒塌十周年,當時人們回頭觀察,就會發現很多1989年發生的事,對人類有很大的影響。1999/11/9投資銀行Merrill Lynch甚至還在華爾街日報刊登全版廣告,標題是The world is ten years old,言下之意,1989以前都不算數,雖然誇大,但可見其影響,如果你同意這句廣告詞,那今天The world is 32 years old。

 

無疑的,柏林圍牆倒塌,最具有象徵性的意義。1989年,分隔東西柏林的高牆,被民眾合力推倒,接著全世界有形、無形的牆也隨之瓦解,包括思想的牆、妨礙交流的牆、阻擋金流的牆,均漸次崩裂。牆倒了,代之而起的是網,象徵聯結串合,促成人類交通網、貿易網、乃至溝通網的建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WWW的發表(World Wide Web),最後網網相連,人人享受Internet的便利,再發展為今日的物聯網、微物聯網( Internet of nano-things)等,世界連成一片,並且配合GPS,精確度大為提高,品質大為提升。

 

從「牆」到「網」,從隔離到連結,使冷戰時代一切的不可能、困難、不便,變成可能、易行、方便。而偉大的轉變,事前總有些醞釀,事後也總有些餘波,1989年的堂堂出場,前有1987台灣地區的解嚴、開放兩岸探親、1988解除報禁,後有1990戈巴契夫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互聯網完成建置,當時全世界明顯充滿著互通、和解、解禁的氣氛。

 

以上所述,如還不夠清楚,不妨先看看1989年重要並象徵融合、和解、互通的十件事:

1989/2/14 第一個GPS工作衛星升空

1989/3/12 Tim Berners-Lee發表WWW

1989/4/5 中華台北名義重返國際體壇

1989/5/1 創始會員重返亞銀

1989/6/4 天安門事件,大陸加速開放

1989/7/17 銀行法歷史性修正,金融自由化起步

1989/11/5 APEC正式成立,國際社群新型態,全球經貿重整合

1989/11/9 柏林圍牆倒塌,東歐集團瓦解

1989/12/3 布希、戈巴契夫會談,象徵冷戰的結束

1989/12/31台灣決意以關貿領域名義加入GATT(WTO),融入世界經貿體系

 

如仔細研析每一事件,以當時國際情勢言,無一不是震撼全球,劃時代的舉措。專欄作家Thomas Friedman曾將1989前後此種和解共榮的氣氛,歸納為Information, Finance, Technology的加速交流,眾人共享,促成進步,再經因勢利導,順水成渠,始有今日的榮景。

 

爾後,本基金當持續探討1989在各層面所發生的影響,但願先藉本文,呼籲各界認知,近三十年來,人類長足的進步,彼此藩籬的化解,技術資訊的互通,乃至兩岸關係的和緩,都源自1989年石破天驚的轉折,期盼珍惜前人智慧,不要辜負1989創造的契機,也不要空耗1989積存的資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