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衣店套穿衣服,分明是纖細的身材,硬要試穿超大號成衣,結果活像卓別林劇照,走起路來絆手絆腳,跌跌撞撞,大概沒有人會評為儀態萬千。
最近有兩位賢人出馬競逐壽險公會理事長,在媒體發表政見,不約而同均談到二○二六年接軌ICS的問題,可見這是業界關心的議題。專業媒體不時會提到,ICS是IAIS的產物,但啥是ICS?IAIS又是什麼單位?
IAIS是國際保險監理官協會的縮寫,成立於一九九四年。一九九五年在聖路易集會,籌組執行理事會,當時個人有幸當選亞洲區第一位執行理事,也是廿七年來台灣唯一的執行理事,因此對IAIS有粗淺了解。IAIS的成立,是仿美國為調和五十一州不同保險法規而有的NAIC(已有一五一年歷史),是全球保險監理單位自願參與的團體,以制定保險業標準為目標,期能創建公平安全的保險市場,保護保戶權益。理想崇高,但如何兼顧各國國情、全世界不同規模保險公司的狀況,好似一套one size fits all的成衣,自然是不容易的事。
在國際金融監理組織中,比起Basel Committee、IOSCO等元老機構,IAIS算資淺單位。二○一九年一月一日在阿布達比IAIS執行理事會年會,通過ICS(Insurance Capital Standard),希望藉由資本適足,提升承擔風險能力,相關資料均表明是針對IAIGs的標準。何謂IAIGs?望文生義,Internationally Active Insurance Groups是指在國際保險市場上活躍的保險集團,如同巴賽爾委員會定義的Internationally Active Banks,必須是對國際系統性風險有影響的業者,始受規範。過程中IAIS雖然有意設立標竿,但也了解燕瘦環肥,故對ICS之實施,定位在重量級的保險業,並無意大魚小魚一網打盡。
基於此理念,對IAIGs訂有兩項標準,以詮釋Internationally active,其一,跨市場經營,至少在三國有保費收入,而在母國以外的保費收入至少占百分之十;其二,具有相當規模,總資產需達五百億美元,或保費收入達一百億美元。台灣同時具有兩項條件的保險公司,應該還不存在,而保險滲透率長期以來全球居冠,短期來看,一時應不會有IAIG的產生。
企圖心不落人後,ICS出爐之後半年,二○二○年七月七日主管機關邀集國內保險業代表會商,也許基於情面,也許表示氣魄,據說各單位均表達支持引進ICS,並配合主管機關三階段(一○九年至一一四年)推動,分在地試算期、平行測試期、及準備期逐步實施。二○二○年九月廿五日在一次ICS研討會上,我應邀開幕致詞,就對ICS引入台灣持保留態度,事後尤其是經過試算期後,不少業者私下都表示不安,也難怪壽險公會理事長候選人,都將ICS列入政見。
兩年以降,有點騎虎難下,其實燕瘦環肥,各擅勝場,何必強穿同套華服。輸人不輸陣,折衷之計,似可考慮訂定本地版的IAIG標準,既顧全世界趨勢,又可收因地制宜之效,先例不少,論者幸勿笑我為鄉愿。
(本文刊載於 2022-08-30聯合報/A7版/財經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