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活動新聞稿

2018/3/22 「打破山寨信託,走出財富管理 - 開創信託業務新契機」」研討會 新聞稿

 

打造生活自理弱勢者安養信託新商業模式藍圖


新世代金融基會於107年3月22日上午由陳董事長冲主持邀請蔡慶年(信託公會前理事長)、陳誠亮(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理事長)、王志誠(中正大學教授)、張齊家(信託公會查核輔導委員會副主任)等產學專家,討論「打破山寨信託,走出財富管理 - 開創信託業務新契機」。

 

本次座談會緣於新世代金融基會觀察1.目前市場上之安養信託仍以金錢信託管理,主要內容僅在就金錢信託依指定繳交費用(例如房租或安養院費用等)而已,對高齡者或身障者 (合稱自理生活弱勢者) 僅提供金錢給付服務,無法透過其信託財產,滿足所期待的安養服務需求(例如提供居家高齡者照護或訪視或醫療掛號等)。2.有關身障人士的安養信託,可探討身障人士家長或家族,如何預先規劃利用一定財產透過安養信託,在其無法再照顧身障家庭成員時,仍能使其所關心的家庭成員獲得未來穩定照護的生活。3.思考銀行如何擺脫目前信託業務以行銷共同基金為主的形象,並因應當前老年社會趨勢,轉化財富管理內容,滿足安養信託本旨。主要討論重點有:

  1. 為滿足所期待的安養服務需求,如何透過異業結合加強安養信託內涵,並尋求架構高齡者或身障者新商業模式的安養信託
  2. 開放保險業兼營信託業發展安養信託,或銀行轉投資設立專業信託業強化其他財產權信託業務的可行性

 

董事長首先致詞表示,自理生活弱勢者,不是法律名詞,但可涵蓋年老或任何年齡無力處理本身生活基本需求的人,是  需要社會照顧的族群。長期以來,安養信託是一選項,但因內容如僅有金錢撥付,不能滿足委託人的期待。另一方面,兼營信託的銀行每誤把銷售基金當作信託主業,而國人對信託也欠缺正確的認識,所以安養信託難以發揮。希望能動員各種金融、法律手段,研議協助自理生活弱勢者的方法。經與談人集思並深度討論,最後由董事長綜整有四點結論與努力方向:

一、對於自理生活弱勢者

  1. 透過金融及法律資源,設計制度,以符合委託人或家屬完整照顧弱勢者的期待。
  2. 鼓勵金融機構推動真正的信託業務,期使能對社會產生正向的能量。
  3. 希望金融機構能從現在的「財富管理」轉化或升級為「財產管理」。

二、期待金融機構能夠投入更多的人力、財力,研發符合現代需求的安養信託,必要時可申請專利;建立基礎後,甚至不排除成立專營信託業來全面推動。

 

三、陳理事長提到身障父母非常關切”溫飽”以外的照顧。信託現況確是以金錢為中心,但是一些非金錢、非支付但與信託本旨密切相關的安排或服務,如能適當發展並完善,才是讓委託人最放心的事情,可透過下列方式努力:

  1. 受託人角色的擴大
  2. 信託監察人的指定
  3. 監護人角色的強化
  4. 配合前三項,與異業的結合
  5. 將金融機構的臨櫃關懷,探索安養信託服務的需求

四、中央或地方政府能做橫向或垂直聯繫,以結合「長照」、「信託」、「社福」及「監護」的人力,並培養具公信力的社福團體,利於擔任「信託監察人」的角色,共同努力發揮不同政策的最大綜效。

譬如金管會過去十幾年來推動信託業務;衛福部推動長照業務,兩者其實有很多事工可以結合。如前述提到長照2.0內沒有包含信託,殊為可惜。應如何發揮功效,應先建立基礎功能,基礎功能首先要培養一些人才,培養人才的階段內自然會產生調和政策的綜效。

TOP